向上生长的力量:累积、精进、进阶
一个燃烧的炉子停止添加柴火,结果只能慢慢变成灰烬。
一片绿洲经年不见雨水,结果只能慢慢干涸。
当一个孤立的系统不持续性输入,就会全方位崩塌。
曾看过一个词汇“熵增”,意思是所有系统都有一种往“圆寂”的方向自毁的趋势。
而要想预防这样的趋势,就要持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,这种输入的过程,就叫“负熵流”。
对于大地万物而言,阳光是“负熵流”。
对于人们而言,食物是“负熵流”。
同样,对于写作而言,知识储备就是“负熵流”。
水往低处走,这是一种必然趋势。而要想人往高处走,逆着趋势就要加负熵流。
也就是说,持续的输入信息,不断的积累新技能,日复一日的提升自身能力,才有一直向上走的勇气和底气。
对于文字的热衷,其实很多年前就有过执念,只是一直疏懒,总会找到好多理由停笔搁浅。
从去年九月份,因缘际会,加入头条写文章,才把曾经喜欢文字的情怀又拾起来。
今年2月15日,开始投稿写作,一是锻炼文笔,二是想得到反馈,文章好不好,过不过稿就知道。目前为止已经过稿80多篇,成绩不算太好,努力且当继续!
以后的写作道路曲折又漫长,耐心、毅力、坚持、自律……我想一定会走到底。
神经学认为,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会改变神经结构,变得更加熟练而且难以改掉。
运动如此,写作亦如此。
俗话说: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”。
做事贵在坚持,坚持久了就是习惯。
每天阅读两页书,三个月后看效果;
每天写作五百字,半年后看效果;
每天跑步二公里,一年后再看效果。
巴菲特曾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:
一个小小的雪球,从漫长的雪坡上往下滚,越滚越大,加速度、冲击力、规模都呈现出加速度的扩张,只是需要每天不停地往下滚,日积月累,必有所成。
看似不起眼的一页书,五百字,二公里,当你用足够的时间达到一定的数量,必有质的飞跃。
先立足于一隅,再深耕。不必大而全,小而美也不错。
阅读,不是囫囵吞枣,而是精益求精。
窃以为,做笔记写心得,是一种最高效的“吃透”一本书的方法。
当你看完这本书后,提炼书中精髓,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篇书评,无需词藻华丽,只要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内容分享给读者。
这个过程,不仅是对阅读输出的过程,也会锻炼思维的缜密,当然,对书中的内容也能记得更加精确和扎实。
白岩松曾说过这样一段话:
人生就是一个围棋盘,当你读的书很少的时候,棋盘上点的子很少,它不成势,随时可能被别人吃掉。人找书是很难的,但是书找书是非常容易的。也就是说,越读书越知道该读什么书,书会带着你去读书。当你读得足够多了,这个围棋盘上的子连在一起,那它就会成势了,人生就成势了。
为什么很多人感觉不知道写什么?其实就是阅读量少,写得少。
当你范读,通读,直至精读,达到书找书的地步,那么写作时对于知识点和素材的寻找就会“信手拈来”。
当你天天写月月写,如同吃饭睡觉一样,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时,那么对于无从下手的“痛苦”也能变得毫无察觉。
只有大脑形成信息高速公路,才会让写作变成一件游刃有余的事情。
有一个定律叫一万小时定律,想要有质的突变,就得有量的积累,厚积薄发,才能轻松地腾空飞跃。
写作从来没有捷径可走,只有系统地做事,合理地规划安排,即便不成功,也能学以致用。
第一步:在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之前,不要谈什么风格,先投入时间,慢慢摸索出一个大框架。
第二步:在此框架基础上不断丰富、熟练、尝试,力求各方位摸索、试水、纠错。
第三步找准定位后,再精进、进阶,达到圆融贯通。
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:
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,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,重复的事情用心做。
只要你用心了,即便目前看不到希望,但在不远的将来,注定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。
季羡林大师曾说:“只有成长才是一辈子的事”。而向上生长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。
要想延长你鲜活的生命周期,就要持续输入,不间断输出,让储存大脑的信息“活”起来,勇敢跳出舒适圈,以循序渐进的心态稳打稳扎的做好每件事。
向上生长是一股积极的力量,这种力量会让你精进整个人生!
还有疑问?添加好友获取帮助,微信:lengbing6
必做项目推荐:
本文由猫客利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